建筑農民工安”薪“無憂 | 中國東信為新疆人社打造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
摘要:新疆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監控預警平臺是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
2022年5月11日,新疆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以下簡稱“監控預警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監控預警平臺是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信”)建設運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鐵路、民航、人民銀行等單位參與實施監管的省級實名制管理平臺。
該平臺主要通過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銀行代發工資管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管理、監測預警管理、誠信建設管理、一鍵投訴、統計分析等八大功能模塊,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全過程監管”模式,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進行監測預警和統計分析,對各參與方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監控預警平臺化解薪資變被動“清欠”難題
薪資是廣大農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權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復雜,亟需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根治欠薪工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新疆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應運而生。平臺聚焦工程建設領域,按照“分級屬地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使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農民工、銀行等各方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對在建項目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全程實時動態監管。通過信息化精準管理,做到對欠薪隱患的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處置,從源頭上遏制欠薪問題,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從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監控預警平臺助力新疆根治欠薪
監控預警平臺通過要求施工企業將每名建筑工人實名制信息錄入,使用與平臺聯網的考勤設備進行考勤,并由銀行代發工資,實現全疆工程建設領域從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到工資發放的實時監管,讓農民工干活有數據、討薪有實據。
1.摸清底數,加強信息化監管
監控預警平臺已橫向覆蓋住建、交通、水利、民航、鐵路、通信、電力、能源等多個行業,縱向貫穿全區14個地(州、市)、96個縣(市、區),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口徑工程項目臺賬,項目中的五方主體信息、項目聯系人信息、農民工工資專戶信息、農民工班組信息、農民工個人信息、項目考勤、農民工紙質合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納情況、項目維權告示牌等信息實時動態更新,助力監管部門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形成各方參與、相互促進的高效運轉機制,提高了監管效率和預警準確性,有效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發生。目前全區已錄入工程項目超7500個,認證企業超3500家,農民工累計實名登記人數超54萬。
2.金融科技賦能工資專戶全周期透明管理
監控預警平臺已實現與全區12家入圍銀行的系統對接,對將近5000個農民工工資專戶實現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規范化管理。一方面對建設單位按月撥付人工費進行源頭預警,確保施工單位“有錢發”;另一方面結合平臺工程項目數據、工人數據、考勤數據進行綜合比對分析,對非本項目農民工發放的專戶異常流水進行預警,通過監控專戶資金出處,倒逼企業主動落實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的制度,確保農民工工資“規范發”和“發到位”。
3.一鍵投訴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為了暢通群眾維權通道,監控預警平臺開設一鍵投訴功能,農民工可通過“新薪通-工人端”手機軟件和“新疆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小程序,實現工資查詢、維權投訴及案件舉證一體化操作,方便快捷,縮短維權時效,實現勞動者“指尖維權”。維權信息通過平臺流轉到智慧監察系統,用工企業可隨時隨地登錄平臺查看并處理維權信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此外,平臺將對未及時處理的企業進行預警,并分發各地勞動監察部門介入解決,確保農民工維權得到及時響應、快速處理。目前平臺已接收投訴信息累計超2300條。
目前,監控預警平臺已建成數據匯集“一個庫”、支付監管“一條鏈”、 預警處置“一張網”,實現監管部門對全區工程建設領域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全程實時監管和精準預警。未來,中國東信將全力以赴做好平臺的建設運營工作,進一步拓寬技術邊界,助力根治欠薪工作數字化、智能化,切實為行業部門精準“防欠”和屬地監管及時“治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并積極參與新疆數字化建設,為新疆根治欠薪工作保駕護航。